2015年6月23日

隨談隨吐 -- 有負港人


今天(23/6/2015)在網上看到經濟日報的一段文章,《建制泛民頻內鬥 有負港人》,值得我們咀嚼一下,下面是全文轉載:

建制泛民頻內鬥 有負港人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昨退出公民黨,並辭任議員。公眾雖盼政改後暫擱政爭,但泛民與建制各自的內耗難了。泛民與建制皆要自省,站在港人立場,認真檢討政改得失,並作出改進。

建制互轟泛民割席 市民無奈

建制派在政改表決時離場的「蝦碌」事件餘波未了,建制內各政黨續互相指摘;至於被視為泛民溫和派的湯家驊,昨宣布因路綫和公民黨有別,決定退黨,更感留在議會內作用已不大,同時辭去立會議員一職,政治內鬥在建制陣營有,現泛民陣營的分裂亦表面化。
事實上,建制與泛民的政治內鬥,早已冰封三尺,並因政改告終而爆發。泛民內部就應否尋求和中央對話,又或繼續抗爭的路綫之爭,或隨着湯家驊昨天與泛民「割席」,而揭開序幕。

另一邊廂,政改近乎鬧劇式的表決結果,令一向「口和心不和」的建制派,亦打破表面和諧氣氛,最近幾天建制派內便因誰該負責的問題爭吵不休,令彼此不滿浮上水面。
港人原先期望,隨着政改落幕,各方應放低政治包袱,重新聚焦經濟民生,惟當前政局仍內耗不休,公眾的良好願望恐將落空。市民更不禁慨歎,本港政治內耗是否還要持續下去?直至今年底的區議會選舉,以至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前,都難有改變?

故無論建制與泛民的政治人物,皆要反躬自省,到底要續政治內耗,被市民厭棄,還是痛定思痛,反思政改得失,重新修正政治路綫,以回應港人期望。如泛民陣營在今次政改放棄與中央談判,改以佔中等強硬路綫和中央對撼,終令政改破局。公眾擔心今次湯家驊出走,或預視泛民的溫和路綫更難走下去,激進路綫更進一步抬頭。若泛民續扼殺內部希望和中央務實接觸的聲音,抗爭行動日趨激烈,此顯非公眾以至主流泛民支持者所樂見。

建制派亦應明白,公眾對建制派失望,除政改表決的「蝦碌」,更是泛民過去兩年轉走強硬抗爭路綫時,建制派卻未補位扮演中間人角色,向中央反映港人對民主、對中港議題的各種強烈訴求。尤其普遍港人並非不顧國家利益,關鍵是在平衡中央與港人利益下,謀求中間落墨方案,緩和中港對立與矛盾,達致雙贏。手握本港主要政治資源的建制派,顯未盡其責。

痛定思痛檢討得失 覓港出路

建制與泛民內鬥難息,令後政改時代的政局更顯一團糟。若政治人物繼續執迷於內鬥內耗、輕忽港人利益,勢遭選民離棄,或在未來的選舉中,遭失望的選民要求「票債票償」。

2015年6月3日

書舒胸懷 -- 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





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。
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


今天偶然看到六祖惠能的偈,不難明白其中的意思,能領悟多少要看自己了。

(所示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之手寫本,由 Simon C.T.W. 書寫、拍攝及提供)